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方 于 2022-5-23 14:26 编辑
* J" [/ Y6 k+ h& y3 A8 X' j0 U6 g
' c9 o' @$ B' V8 G v3 P+ Z一、靶点介绍 / O$ r! j" z- f" r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 是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的关键介体。BTK是Tec Kinase家族的成员。该家族是一组非受体激酶,包括: BTK、BMX、RLK和ITK。[1]3 a# @$ O+ O* l& B% z& e) W
8 e$ @7 o- I0 b& `5 a1 ~! Z0 K
: O' A# Q7 n; E9 [4 [% o, k( K5 [
图1 靶点机制[2] |
|
|
|
共2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22-5-23 14:25
尚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小方 于 2022-5-27 13:31 编辑
( Y, o& ^! g8 C2 D: O/ T
7 f2 C9 ^- C% U# J二、可用药物
5 ~2 r4 y0 |& D! a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是全球第一个BTK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所需的BTK的活性发挥抗癌作用。临床疗效较好,但也存在局限性,例如:BTK 靶点抑制有限,特异性不够强,存在毒性和耐药问题。# I6 u( }6 X, A2 i' a; C0 y
e8 j* P; \1 u i而新型BTK抑制剂,如泽布替尼、阿卡替尼、替拉鲁替尼及奥布替尼,可以提高第一代BTK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8 ?+ p! o* |
& A% k! W9 g, s4 r) O
泽布替尼是第二代BTK抑制剂的典型代表,与伊布替尼相比,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靶点选择性更高,抑制更持久,其生物活性与伊布替尼相当,但毒副作用更低,不良反应少,患者受益更多。: @; @% r+ a4 F, M5 W6 v4 o
, b/ u" x3 w& j- `* J- Z( a
阿卡替尼是第二代选择性不可逆BTK抑制剂,美国FDA于2017年批准其上市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并作为二线用药进入临床。阿卡替尼比伊布替尼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脱靶活性更低。除了其选择性外,阿卡替尼每日两次给药可使BTK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完全连续地抑制,而不会因抑制其他激酶而增加毒性作用。: t( J* v0 r& r+ m
& g. n h' b! x! D8 B4 V替拉鲁替尼对 DLBCL、滤泡型淋巴瘤、MCL 和 CLL 细胞株均具有抗增殖作用。替拉鲁替尼已于2020年在日本获准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 \& L$ S0 j5 t: R t, U3 g" N
% Q0 y3 f% k+ @# ]
奥布替尼是第二代BTK抑制剂,与BTK选择性不可逆结合,诱导下游激酶失活和细胞死亡。与泽布替尼不同,奥布替尼的骨架中心为一单环,而非稠环,这一独特的结构导致奥布替尼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 v4 c% t7 C& _
& b: O! X4 }- b, N
( u- J- E. O c, u8 h, K+ P. i1 w图1 全球已上市BTK抑制剂药物 |
|
|
|
尚未签到
三、参考文献 4 J# e I! K. @) X: i% b2 Z
[1]娄安琦,余俊先,程子昭,苏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与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1,26(06):680-686., [0 A1 N c* i# l
[2]Bond David A,Woyach Jennifer A. Targeting BTK in CLL: Beyond Ibrutinib.[J]. Current hematologic malignancy reports,2019,14(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