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课堂小助手 发表于 2020-6-17 13:37:53

『营养知识』营养治疗:助化疗患者一臂之力

化疗几个疗程下来,体重下降了10斤;化疗前一个疗程还好,越是到最后,副反应越严重,吃不下东西,体重也急剧下降。

化疗时体重下降是正常的吗?
肿瘤患者治疗期间,患者的身体将以惊人的状态工作:杀灭癌细胞并且修复和替代因化疗而受损的健康细胞。所有这些任务带给身体巨大的压力,因而身体需要比平时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的各项机能。此时如果能量和蛋白质供给不足,很容易导致体重下降,进而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化疗患者的营养特点>

肿瘤患者随化疗疗程延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增加。

一方面由于肿瘤本身的影响,患者常合并味觉异常、厌食、早饱感;

另一方面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胃肠黏膜损伤引起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导致营养物质摄入量明显减少,引起营养不良。

化疗患者什么时候需要营养治疗?
当判断患者适宜进行营养治疗时应早期使用营养治疗,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在对化疗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化疗前患者就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估计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差,有必要在化疗前给予短期的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机体状况;

化疗期间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厌食、黏膜炎、感染、出血、发热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和消化吸收功能, 或者引起较为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者,也应在化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直至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具体来说存在下列情况时可视为化疗患者营养治疗开始的指征 :

化疗患者经营养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时;

患者每日摄入能量低于60%目标能量的情况超过10天时;

预计患者将有7天或者以上不能进食时;

因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患者体重丢失>5% 时。

近期,一项小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化疗前 1 年内非主观体重丢失大于或等于 5% 的患者,接受化疗后,其营养状况明显差于体重丢失小于 5% 的患者,并且生存期也短于后者,故认为 5%的体重丢失可以是合适的切点值,作为预测接受化疗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时间的指标。

化疗患者需要营养治疗来达到以下目标:
①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或恶液质 ;

②提高对化疗的依从性 ;

③控制化疗的不良反应 ;

④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化疗患者营养治疗的途径>

化疗患者营养治疗途径推荐首选肠内营养(EN),足量足疗程使用。作为营养补充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推荐一日计量为:400—1200ml左右,管饲的患者逐日增加使用剂量,直到达到目标需要量。如果患者发生了化疗相关胃肠道黏膜损伤,或不能耐受EN,可以采用短期的肠外营养(PN)。

肠内营养首先鼓励口服,口服不足或不能时,用管饲补充或替代。相对于PN治疗,EN治疗的优点在于能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有利于恢复肠蠕动,维护肠屏障功能,改善肝胆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肠袢组织的康复和免疫功能的调控,特别是维护肠屏障功能这一点,弥补了PN治疗的不足。此外,EN还具有感染率低、价格低廉且使用方便等优点。

<化疗患者营养治疗的建议>

推荐能量:卧床患者约20~25kcal/(kg·d) ;能下床活动患者约25~30kcal/(kg·d)。由于化疗的原因,患者的实际能量需求常常超过普通正常人,营养治疗的需要量最少应该满足患者需要量的70%以上。


通用型EN及PN配方适用于多数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治疗;患者无脂代谢异常时,可使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配方,糖/脂肪比例可以达到1∶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强化的口服营养补充(ONS)可以帮助患者稳定体重,抑制炎症反应、平衡免疫功能,甚至可能抑制肿瘤生长。

含有谷氨酰胺、精氨酸、核苷酸和 ω-3 PUFA 等肿瘤适用型肠内免疫调节配方可能会减轻化疗所致黏膜炎、腹泻发生率 , 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有研究报道,化疗后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加之化疗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导致患者极易合并肠道感染,给予谷氨酰胺能够明显减轻黏膜炎和腹泻的发生率;添加免疫调节成分(精氨酸、 核苷酸和ω-3 PUFA 的混合物)的肠内营养,有益于经受较大手术的营养不良患者,可增强其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结局 ;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精氨酸能提高肿瘤组织局部化疗药物的浓度、提高正常组织谷胱甘肽水平,从而增强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减轻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少先队员 发表于 2021-3-27 14:35:32

很有帮助,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营养知识』营养治疗:助化疗患者一臂之力